销量诚可贵,口碑价更高。
今年春节收假后不久,伴随着比亚迪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和驱逐舰05(图片|配置|询价)双车打响“荣耀”第一枪,龙年新一轮的价格战便正式拉开了大幕。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轮价格战不仅没有丝毫“停火”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加之不久前,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多家车企随即推出了以旧换新新政,使得购车优惠再度加码。
诚然,价格战叠加政策,着实吸引了不少新购和增换购用户,使得部分车企销量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销量增长的同时,却也同步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大量的汽车消费者由于车企的价格变动,致其认为自身利益受损,而在与经销商沟通无果后,选择了投诉维权。
意料之中,价格战导致投诉量暴涨
昨日,车质网发布了2024年4月国内汽车投诉排行及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车质网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便收到了2554宗因“价格变动”而导致的汽车消费投诉。
【图源:车质网】
另据车质网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投诉分析报告显示,这一类投诉达到了18169宗。换言之,今年1-4月,因为“价格变动”而导致的投诉,仅在车质网这一个投诉平台上,就超过了2万宗。
而在其他投诉平台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消费者因为“价格变动”选择了投诉维权。从他们的维权诉求当中,我们发现这部分车主有的是不满车企短时间内的多次降价措施,同时忽视老车主的利益和感受,有的则是直言销售人员对其采取了“销售欺诈”。
事实上,早在比亚迪打响龙年价格战第一枪,多家车企选择跟上的时候,马拉车市就曾撰稿表示了担忧。彼时我们认为,“随着全车系的降价增配,势必会一定程度上伤害到老车主的利益。如何权衡,甚至会否有什么补偿措施,这也是车企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果不其然,感觉到被“背刺”的老车主们,没有选择沉默,有不少人便真的选择了投诉维权。此前一直没有在此问题上深究的马拉车市,由于身边越来越多类似的维权车主,此时我们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来跟大家好好讨论一番。
是老车主太较真,还是价格战太离谱?
其实,对于汽车这类大宗消费而言,价格变动本身是其市场里的一个正常现象。曾几何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理解那些一降价就去拉横幅维权的消费者,甚至认为可能是他们太过较真的缘故。类似“早买早享受”的观点,也一直根植于我们脑海里。
然而,对于今年的这超过2万宗的“价格变动”投诉,我们却无法再用之前的观点来说服自己,反倒是对于这部分消费者生出了“理解”、“认同”的情绪。因为从去年3月持续至今的价格战,显得过于“离谱”了些。
不久前,马拉车市某车友群的一位成都群友,在群里分享了一则自己喜提新车的消息。其称所定的新车秦PLUS DM-i荣耀版落地到手价仅为7.53万元。而在一年前,配置几乎差不多的秦PLUS落地价却还需要14万余元,相当于一年时间不到,直接打了个对折。
对于新车主而言,无疑是赚到了,享受到了价格战带来的红利。然而对于那些刚买车仅一年时间的老车主,这样的优惠堪称“离谱”。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类似的老车主,你真的会用“早买早享受”来抚平这一年打对折所带来的“伤痛”吗?
马拉车市也跟这部分因为“价格变动”而选择投诉维权的车主们有过交流。我们发现他们投诉的主要原因,除了因为价格严重下降,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外,还有许多老车主表示,当时在购车时销售人员明确告知了该款车型优惠已经到顶,短期内不会有更大的优惠力度,所以这些车主才选择了下单。
换言之,他们认为是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在交易过程中涉嫌消费欺诈。许多投诉维权的老车主表示,并不是不能接受降价,而是对于销售人员在催促下单时的“口头承诺”完全没有兑现,从而让这些老车主感觉上了当。
若非必需,不如当个“等等党”
回到价格战这件事情上,我们此前也曾撰文分析过,由于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同时车企的年销目标又定在那里,如果同级别的品牌车型“参战”,那么其他人大概率也只能跟上。例如此前明确表示不会参与价格战的蔚来,不也得向现实低头,亲身参与进来了嘛。
此时考究的或许就是消费者的购车急迫性,他们的购车需求是否必须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若非必需,马拉车市建议消费者不如当个“等等党”,因为这个时候,等等换来的好处可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随着更多的品牌参与价格战,对于消费者而言,相当于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一方面比较着意向车型的价格优势,同时去研究对比不同品牌的优惠福利政策。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因为“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坑。
如果仅是某一个品牌降价促销,或许会成为催化意向车主立即下单的重要因素。可大家都在降价,且后续还有愈演愈烈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催化作用就变得非常渺小甚至不值一提。特别是购买自主品牌的客户,购车预算相当于家庭或是个人的一笔较大开支,他们往往也更加理性和谨慎。
其次,购车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就是车辆的保值率。据马拉车市实地探访后发现,目前那些价格战参与度最高的品牌车型,其车辆的保值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因为作为车辆保值率最为重要的一大影响因素,“新车售价稳定性”对于当下那些深度参与价格战的品牌而言,很难再做到曾经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得考虑消费者的购车习惯,对于那些习惯了开个3-5年就换车的消费者,此时并非一个好的购车时机。
马拉车市从成都的多家二手车交易市场了解到,因为价格战的因素,导致了许多二手车商收车都越来越谨慎,给出的收购价格也较以往更低。因为他们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收到一款卖不出去,或是需要用一个打折打到骨折的价格才能处理出去。当下,没有哪个二手车商再敢轻易断定,究竟哪款车能够称之为“精品车”。
总之,无论是买车还是卖车,如非必需,最好当个“等等党”。
除了“价格变动”,还有哪些投诉重灾区?
价格战催生的投诉量暴涨咱们暂且告一段落,那么还有哪些问题导致了今年的汽车消费投诉同比大增呢?在结合了车质网、黑猫投诉等平台的维权案例后,我们发现今年主要的汽车消费投诉问题,集中在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两方面。
质量问题方面,投诉案例最多的是车身附件及电器故障。这类故障主要包括了影音系统故障、车载互联故障等,其中影音系统故障的案例又是该类型中最多的。排在车身附件及电器故障之后的,是变速箱和发动机故障。
今年的3.15晚会,宝马因为传动轴异响事件成为了当晚唯一上榜的汽车品牌,可没上榜的也不表示不具备代表性。特别是质量问题投诉的背后,基本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据此前杭州3.15问题车展上的报道,杭州车主丁女士于去年8月购买了一辆奥迪A6L(图片|配置|询价),新车刚买回来就曾出现了仪表盘显示车辆故障、电力故障。
而随后当丁女士驾驶这辆奥迪A6L在高架上正常行驶时,车却突然失速,从100码降到60码后,踩油门也无效,最后干脆在高架上趴窝不动了。于是也就有了那则“母亲带着2个孩子在高架上吓哭”的报道。
事实上,类似丁女士遇到的质量问题故障还有很多,车质网上的相关投诉案例,都说明了这样的问题不是个例,造成了许多车主的极大困扰。
而在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方面,投诉案例占比最高的是服务流程不完善,且这类投诉大多来自系统升级时。据车质网统计,今年一季度因为系统升级导致消费者投诉服务问题超过了2500宗,远高于其他服务问题。除了服务流程不完善之外,其他还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收费和承诺不兑现等等。
马曰:
价格战的不断延续,除了带给车企更多的销量之外,也客观上导致了今年的汽车消费投诉量同步暴涨。与此同时,消费者关于车辆的其他投诉也仍在不断进行。我们撰写此文的本意,并非唱衰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而是结合这些消费投诉问题,带给人们一些思考。
例如,在价格战不断开启的当下,此时究竟是不是你的最佳购车时机;在选择汽车品牌车型时,那些别人遭遇过的故障和投诉案例,又会不会多少带给你一些选择的理由和避坑的秘籍?总之,我们希望大家的购车、用车经历都是圆满且美好的,但愿各个投诉平台上的汽车消费投诉也越来越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