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变,谁是“护航员”?

汽车宝贝 保险理财 2024-06-05 76706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已步入一个由软件定义和数据驱动的新时代。产业正处于这一数字变革浪潮的风口上,电动化、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和通信技术正不断融入制造的各个环节,使得从一个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型为一个智能移动终端。

5月28日-30日,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指导下,由中国中检所属中国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研)主办,中院(江苏)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软件与通信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

图源:中国研

大会期间,中国研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表示,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软件与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智能变革,需要护航员

行业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与信息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的融合将成为常态,行业正在拥抱这种变化。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美元,2020-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而中国市场的增速和规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这也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软件集成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日益凸显,而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

海量的数据处理在如今的内发生,逐渐成为一个小型控制及数据中心。用户和企对人身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性的关注度提升,大大提高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发展及标准建设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先级。

在此背景下,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通信技术的挑战同样严峻。与软件、通信紧密相连的芯片作为智能化的心脏,其安全性、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提高。

这些挑战正要求产业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迎接技术和市场的双刃剑,创新需要有所保障。

此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指出,安全可信是发展智能联网、智能网联的必然条件。

图源:中国研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产业、学界等正在为软件与通信技术的安全发展做出努力。

一方面,在安全可信关键技术、芯片电磁安全技术、6G无线信道研究等方面,国内外专学者和企业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这些技术的突破将为未来软件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整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多方的紧密合作,正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加速推进软件定义的深化,其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凸显。

第三方力量为智能网联发展护航

智能网联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推动了第三方行业力量的服务需求和技术升级。

验证辆的智能化水平,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测试,确保辆在智能化方面的性能和安全性能达到标准,也成为当下发展的重中重。

成立于1965年的中国研,在这股智能化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雷剑梅在接受盖世采访时表示,中国研专注于对各类新颖和综合性产品进行深入评估与测试,在此过程中构建了一套创新的体系。

面对软件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研的测评、认证等方面能力建设也在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研构建起以重庆本部为核心,辐射全国主要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布局;拥有国燃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重点实验室、国智能网联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等国级平台。

中国研还构建起北京院、苏州院、深圳院三大区域基地,检测工程事业部、能源动力事业部、信息智能事业部、装备事业部、后市场事业部(筹)为一体的集群体系,并设有标准认证中心、政研咨询中心、品牌宣传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专业化平台。

如今,面向智能软件与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研在重庆投合计近3.5亿人民币,建设了全球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一期工程。该基地占地总面积超13000万平米,拥有20多个全球先进的实验室。

图源:中国研

此次大会上,全球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正式启动,到2025年,中国研苏州高新区的创新基地二期工程将投入运行。按计划,未来中国研将在深圳布局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并探索海外布局。

据悉,今年底,中国研在苏州投的华东总部基地也将迎来竣工投产。该基地将着力打造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电子通信软件与芯片、零部件与材料为特色的服务能力,满足电子通信和软件各层级的全链条的测评需求。

此外,由中院(江苏)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苏州高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苏州市计量测试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苏州市智能芯片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在此次大会上正式揭牌,将构建全面覆盖芯片可靠性、安全性、匹配性的测评能力。

图源:中国研

同时,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用芯片可靠性测试评价”相关规则也迎来发布。据介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汇集行业专,制定了统一、规范、完整的用芯片可靠性测试评价相关规则。这些规则将有效解决国内芯片产品第三方检测不完整、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助力我国芯片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在国智能网联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研等第三方机构正在不断推动自身的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以确保能够与时俱进地为智能网联的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高标准的测评、认证和专业化服务,第三方力量正在成为连接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间的重要桥梁,为智能网联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多元能力,助力中国出海

国内智能网联市场竞争激烈,内卷的技术竞赛极大程度上促进中国产业的向上发展,也为中国乃至供应链的出海打下基础。

目前奇瑞、长城、比亚迪等企纷纷加快了出海步伐。中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量达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再创新高。成为拉动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新能源出口量为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然而出海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技术、法规、市场、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挑战。

汽车智变,谁是“护航员”?

中国研电子通信与软件测评技术研究中心通信技术室主任陈睿表示,企在开发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是否适应海外环境,包括当地的道路条件和消费者需求。为此,他们需要进行海外道路或模拟测试,这些是非强制性的研发测试,旨在确保产品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企需通过一些强制性检测,以满足不同国对进口辆的准入要求,如中东、欧盟和东南亚等地的法规。对于中国企而言,在向海外市场销售前,必须获得国交通部门或相关标准管理局颁发的准入管理证书。

在此过程中,中国研与国际认证公司合作,可以协助企完成出口前的必要测试。这些测试可以在中国进行,然后由中国研与认证公司共同出具报告,并提交给国外交通部门。一旦获得认可,中国企便可将运往国外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研电子通信与软件测评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室主任刘冲指出,软件和通信涉及到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层面测试,它们是无形的,却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个层面上,除了产品认证外,还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覆盖从概念阶段到生产阶段、测试阶段和后续运营阶段等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近年来,国外对安全领域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还对企业的体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例如,由联合国世界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制定的强制法规UNR155和UNR156,不仅包括产品要求和测试认证,还要求企业建立符合这些标准的体系和流程,以证明企业具备相关能力。

目前,中国研也可以帮助许多企业构建符合UNR155和UNR156标准的信息安全和软件体系流程,并辅导他们通过相关认证公司的审核,实现企业的准入。

现如今,中国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从内卷走向外卷是必然的过程。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是中国智能网联走向海外的一道“门槛”,中国研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